她小跑著跑回去,繼續扯面包餡。
等齊老三跟鄭海順送面盆和餡過來,頭一盆面已經下去了一半。他看沒有他能幫忙的,放下面盆跟鄭海順去碼頭。
“海珠這丫頭是個能干的,你們家不愁了。”鄭海順心里滋味莫名,“你大哥要是知道了,也能放心了。”
齊老三心里并不好受,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,懂事都是被逼出來的,有爹有娘的孩子哪會磨尖了腦袋想著賺錢。他們住的那條街,跟冬珠差不多大的小子丫頭還只會嚷嚷著玩,而他家的孩子,上午擺攤賺錢,下午又忙著割韭菜擇韭菜。
“來船了。”有人吆喝一聲。
齊老三快速回神,快步朝碼頭跑,趕著搶活兒。
天色陰沉,趕集賣貨的人比昨日少,上街買東西的人也急匆匆的,吆喝的小販喊不來客人,多少有些焦慮。海珠忙過了客人最多的那一陣,也閑了下來,她讓冬珠抓把銅板去買米糕。
冬珠買了米糕還把賣糕的老板娘帶來了,身上散著甜香的阿嫂把還沒捂暖的銅板又還了回來,“給我拿六個烙餅,昨天就想買來嘗嘗,可惜你生意太好,我忙完了找不到人了。”
“嫂子蒸的糕香,我給你多包點餡。”海珠多割了坨面,餡料也舀了滿滿一勺,她見冬珠要來幫忙,說“你先吃,這會兒不忙,我一個人弄得過來。”
“這是你弟弟妹妹就你們姐弟三個來擺攤家里的大人呢”賣糕的問
“大人在忙,我們擺攤賣餅賺的錢是我們自己的。”海珠含笑說得平靜,她拿起鏟子給烙餅翻個面,蓋上鍋蓋,打岔說“嫂子賣了幾年的米糕了”
“快五年了。”
“難怪了,我路過聞到冒出來熱氣就起了買來吃的念頭。”
婦人聽得開心,說“明早再去買,我給你多割一刀。”
“賣餅的,買不買豆腐”一個阿婆牽著她孫子過來,手里的籃子里碼著老豆腐,“你買我的豆腐,我買你的烙餅。”
意思就是用豆腐換餅,以物換物。海珠對這個交易方式感到新奇,欣然答應了,她用兩個餅換了兩塊兒豆腐。
“丫頭,買不買鴨蛋”對面的男人喊,“我瞧著就快落雨了,你的餅怕是賣不完。”
海珠又用四個餅換了十個大鴨蛋。
街上除了擺攤的只有零星幾個客人,海珠又烙兩鍋餅,用油紙包著,她拿著在街上晃,跟人換了兩斤干菜一斤干海帶。逛到書鋪想跟人家換支毛筆,奈何伙計不肯,她回去讓冬珠拿五文錢把毛筆買回來。
豬肉佬從街頭走過來,死水般的街市瞬間活了過來,小販們七嘴八舌地吆喝著要跟他換豬肉。
海珠也跟著湊趣“叔,換不換烙餅現做現吃,就是拿回去當午飯也行,放在蒸飯上蒸熱就能吃。”
她這個攤子是新來的,豬肉佬看了兩眼答應跟她換,一斤多排骨換十個餅。
換來換去,桌上的面盆子見底了,此時的天色陰沉得宛如黃昏。
海珠把盆子摞一起,換來的東西裝盆子里,她把桌子長凳和水桶搬去酒館后院。
“姐,我去找三叔回來。”冬珠說。
“行,快下雨了,是該回去了。”一抬眼就見齊老三跟鄭海順腳步匆匆過來了,海珠剛要笑,視線一轉,看到了個面熟又眼生的女人跟在兩人身后。
兩張相似的臉對上視線,兩個人都愣住了,秦荊娘先反應過來,越過兩個男人大步跑過去,“我的孩子”,,